临床试验情况 临床报道 临床案例(上市之后)

国产 ZDI 种植体的长期临床效果分析

发布日期:2019-06-11 14:53:09

作者:曹春花 1,陆家瑜 1,吕成奇 1,通讯作者:邹德荣 1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口腔科 200233

A long-term 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domestic ZDI implants

Cao Chunhua,Lu Jiayu,Lv chengqi, Zou Derong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200233

作者介绍:曹春花(1980-)女,上海人,副主任医师,硕士


      【摘要】目的 观察和评价国产 ZDI 种植系统的长期临床效 果。方法 通过观察随访 35 例患者共计 46 枚 ZDI 种植体在修复 完成后六年内生物和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 程度以及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来评估 ZDI 种植系统的临床 效果。结果 修复六年后,仅有两枚种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 一例牙冠脱落,无其他种植体及上部结构相关的机械并发症,累 计成功率为 95.7%、存留率为 100%;种植体周围平均骨吸收量仅 1.49±1.31;患者总体满意度达 9.79±0.29。结论 只要规范 种植操作,精确制作修复体,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ZDI 种植系统 能获得良好的长期临床效果。




      【关键词】种植体;种植修复;临床效果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long-term clinical efficacy of domestic implant ZDI system applied to oral impla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long-term clinical effect of ZDI implantsystem was analyzed by observing the incidence of biologic and mechanical complications, measuring the extent of implant bone loss and scoreing patients’ satisfaction degree correspondingto 35patients with totally 42 implants. Results After six years ’ follow-up, there were just two implants occuring peri-implantitis , one crown loss and no other mechanical complication happening. Eventually,the success rate was 95.7%, the survival rate was 100%, the average bone loss was 1.49±1.31, and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index was 9.79

±0.29. Conclusion ZDI implant system can achieve a good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 as long as the operation is standardly performed, the restoration is accurately produced and the oralhygiene is continuously maintained.


      【Keywords】implant; implant restoration; clinical efficacy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牙列缺损、缺失修复的要 求也在不断提高,口腔种植技术能更好地满足缺牙患者的需求。 近几年来,口腔种植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每年有数以 万计的患者接受口腔种植[1]。但目前我国的种植系统大多数是引 进国外的,国产种植系统在临床应用较少,也缺乏长期的临床效 果分析;因此,2009~2011 年期间,我院口腔科采用浙江广慈 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 ZDI 种植系统完成 35 例牙列缺损患者的种 植修复,经过 6~8 年的观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 汇报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病例选择:入选患者的条件,全身情况良好,无系统性疾病; 口腔卫生良好,无重度牙周炎(轻、中度牙周炎者需入组前进行 完善的牙周治疗);咬合关系基本正常,缺牙区近远中有足够间 隙(>7mm),牙槽骨有足够的高度(>10mm)和宽度(>7mm),骨质良 好(见图 1);患者依从性好,能定期复查者。


1.2 植入方法

      规种植手术流程完成,要求种植体在理想的三维位置(如图 2), 术后三个月行上部冠修复。


1.3 定期复查时间

      所有接受种植治疗的患者于术后 3 个月时行上部结构修复, 之后每年均需随访复查一次。


1.4 定期复查项目


1.4.1 观察并记录种植体的存留状况。种植体存留参照 Buser 提 出的标准[2]: (1) 种植体临床检查无动度; (2) 无疼痛及任何

主观感觉; (3) 无复发的种植体周围炎; (4) X 线检查种植体周 围无连续的透影区。修复体的评价参照美国加州牙科协会的全瓷 修复临床标准[3], 评价内容包括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性、 牙龈健康状况等。若发生修复体折断、松动、脱落即视为修复体 失败。

1.4.2 影像学检查。 修复体戴入当日及每年随访当日均拍摄全 景片。全景片拍摄采取标准位,全景机设置为同一参数,使种植 体螺纹可辩。利用专业图像测量软件 ( Digimizer, Belgium) , 将图像均放大四倍后测量种植体肩台距近、远中侧牙槽嵴的距离 h1、h2,分别减去植入当日种植体肩台距近、远中侧牙槽嵴的距



01 mm;另外需观察种植体周围有无透射区及修复体与基台边缘 是否密合等情况 (见图 3) 。


1.4.3 问卷满意度调查


      满意度调查问卷在种植修复完成 6-8 年后发放给调查对象, 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自主评价,患者对种植修复的满意度:包括 美观度、舒适度、咀嚼功能恢复度及总体满意度。满意度从 0-10 分,0 为完全不满意,10 为完全满意。


1. 5 统计学分析


      使用 SPSS 20. 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自 2009 年 10 月至 2011 年 12 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种植中心共收集患者 35 例,其中男 18 例,女 17 例,年龄 25~66 岁,全组共植入种植体 46 颗,其中,前牙区植入 8 颗种植体, 后牙区植入 38 颗种植体,种植体均为 ZDI 软组织水平植体,植 体直径为Φ4.0-Φ4.8,长度为 8-10mm。截至 2018 年 8 月 30 日所有病例最长的修复间为 8 年余,最短的修复时间也有 6 年余。


      2.2 种植体存留、修复后并发症(表 1)



      为每个种植体修复完成功能负重六年时)




种植体数

百分比


种植体周围炎

2

4.3%

种植体脱落

0

0%

烤瓷冠旋转脱落

1

2.17%


表 2 种植体累计成功率


植入植体数

存留植体数

种植体周围炎

累计成功率

第一年

46

46

0

100%

第二年

0

46

0

100%

第三年

0

46

0

100%

第四年

0

46

2

95.7%

第五年

0

46

2

95.7%

第六年

0

46

2

95.7%


2.3 种植体骨吸收情况(表 3)


表 3 ZDI 种植体在各个随访点的骨吸收量(`x ±s,mm)


植入当

植入三

修复后

修复后

修复后

修复后

修复后

修复后

个月

一年

两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0.00±

0.31±

0.42±

0.48±

0.57±

0.78±

0.98±

1.49±

0.00

0.05

0.12

0.15

0.22

0.41

0.60

1.31



      在 35 例 ZDI 的种植病例中,35 例种植修复后第 1 年内骨吸收均 小于 1mm;1 年以后平均每年骨吸收小于 0.2mm,符合国际种植 体成功的判定要求;有一例患者种植修复三年后,因其他天然牙 齿的缺失,在当地医院重新制作义齿,将两种植牙作为传统复托 的固位基牙;另外患者自身不重视口腔卫生和有吸烟习惯,两种 植体在修复后第四年随访时出现了种植体周围炎,并导致种植体 周围骨的快速吸收,建议患者更改修复方式,患者未行采纳,故 至修复第六年随访时,两种植体骨吸收最严重处达到 3.5mm。另 一例患者在修复两年后发生一次上部牙冠脱落,给予重新取模行 上部单冠粘结修复,之后随访的四年再未发生牙冠的松动脱落情 况。种植修复 6 年的种植体存留率达 100%,成功率 95.7%。


2.4 调查问卷满意度结果

      35 例患者对种植修复效果的满意度情况如下:美观满意度 平均分为 9.62,舒适度满意度平均分 9.87,功能恢复满意度平 均分为 9.73,总体满意度为 9.79。


3 讨 论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浙江广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 ZDI 种植系统完成 35 例牙列缺损患者的种植义齿修复,种植体修复 6 年的成功率达 95.7%,达到国际种植体的成功率[4];患者的临床 总体满意度达到9.79,可见国产种植体系统在牙列缺损的修复 中效果非常可喜,不仅咀嚼效率高,可接近于正常牙齿的咀嚼效 率,而且具有较好的稳固性和仿真性(见图 4、5)。


      本研究中唯一一例病例在种植修复第四年发生了种植体周 围炎,我们分析其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原因有:该病例患者有吸 烟史,口腔卫生差,口内有不良修复体与种植体相连,活动义齿 与种植冠之间缺少正常龈乳头,造成食物嵌塞明显,患者未对其 种植修复体进行良好的维护。因此,对于严重嗜烟者应鼓励其在 种植修复前有计划地减少吸烟,甚至戒烟。种植修复后要定期进 行随访和牙周护理,清除菌斑和牙结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5]。

      综合各方面因素,国产 ZDI 种植系统的成功率不亚于国际一 线品牌的水平;当然,口腔种植义齿成功的保证除了选择一个良 好的种植系统,还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全面检查,周密设计,规 范种植操作,精确制作修复体,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6、7]。


参考文献

[1] 林野.我国口腔种植学的发展现状和思考.中华口腔医学杂 志,2007,42(17):641-645

[2]Buser D, Mericske-Stern R, Bernard JP,et al.Long-term evaluation of non-submerged ITI implants.Part 1:8-year life table analysis of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with 2359 implants [J]. Clin Oral Implants Res, 1997, 8 (3):161-172.

[3]Rosenblum MA, Schulman A.A review of all-ceramic restorations [J].J Am Dent Assoc, 1997, 128 (3):297-307.

[4]Pjetursson BE, Thoma D, Jung R,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survival and complication rates of implant-supported fixed dental prostheses (FDPs) after a mean observation period ofat least 5 years[J].Clin Oral Implants Res, 2012, 23 Suppl 6:22-38.

[5] Ahmad, Kutkut Rasha, Abu-Eid Lina, et al. Full Mouth Implant-supported Rehabilitation of a Patient with Ectodermal Dysplasia: Clinical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J].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Periodontology, 2015, 17 (2):34-41

[6] Lee J-H, Frias V, Lee K-W, Wright RF.Effect of implant size and shape on implant success rates: aliterature review.J Prosthet Dent.2005, 94:377-381




implant designs: influence of diameter, length, andtaper on strains in the alveolar crest.Clin Oral Im-plant Res.2005, 16:486-494.


图1:

术前全景片检查示:缺牙区骨高度、密度,满足入组要求。


图 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1470714,81870806,81800935),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际合作项目 (15410722600), 上海市浦江计划 (17PJD030), 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合作研究项目(TM201819),上海交通 大学“转化医学交叉基金”(ZH2018ZDB09)


图 3


种植体植入位置与邻牙关系


图 4

种植修复后的影像,冠边缘密合,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稳定。



图 5

口内修复效果。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1470714,81870806,81800935),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际合作项目 (15410722600), 上海市浦江计划 (17PJD030), 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合作研究项目(TM201819),上海交通 大学“转化医学交叉基金”(ZH2018ZDB09)